联系我们

智正书画之友沙龙第4期:颜真卿书法赏析

首页    智正动态    智正书画之友沙龙第4期:颜真卿书法赏析
​“智正书画之友” 是智正咨询为书画爱好者搭建的专业研讨平台,参与者多是对中西文化有较深入研究或体会的职场精英。活动既为参与者在书画技艺和创作实力上助益,又从历史长度和时代广角出发,体会文人墨客的至高境界,修炼每个人的艺术修养。
 
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本次活动,我们共同探讨了他的独特的书学境界及对今日之鉴借。
 
本期智正书画之友沙龙活动,我们邀请几位书友带领大家一起闲说颜真卿之书法成就。
 
 

主题分享一:唐楷止于颜——不一样的《自书告身帖》
分享嘉宾:蒋玉萍
 
蒋老师为准备“不一样的《自书告身帖》”,对该帖的历史背景和书写风格作了认真查阅,全面学习,几易其稿,她自己说“现在对颜真卿可谓是“明明白白了”,以后准备都这样循序渐进,临到谁了,就去深入了解他,以及那个时代。她特别享受能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写字的状态。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曾伯祖颜师古。祖籍琅琊临沂。
 
安史之乱时,身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在北方率先起兵对抗叛军。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皇上感其忠烈,追赠司徒,谥号“文忠”。加封鲁国公,人称“颜鲁公”。
 
引领唐楷
 
颜体的成功,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个人以致唐代,而是具有震撼书史的伟大意义。
 
颜真卿为琅琊颜氏后裔,颜氏为官宦、学者世家,祖辈均善书。从晋代颜腾之、梁代颜协、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隋朝颜思鲁、唐颜师古,以及颜勤礼、颜昭甫、颜元生皆工书,精于文字训诂,于书法则尤工篆籀、草隶。到了其父颜惟贞,工词学,善草隶。颜母一系亦为宦官,文人世家,多兼工书与画,舅父辈殷仲容皆有传世之作。
 
可见,颜真卿书有篆籀气,真书结体中常杂有篆法构造,并善写大字,大幅碑板,与其父系母系的先人、祖辈的传统熏陶大有关系。这是颜体的风格构成因素之一。
 
唐楷始于欧阳询、诸遂良,而成于颜真卿。初唐欧、虞、褚、薛主要是二王的继承者,而颜真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其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世称“颜体”。特别是到了晚年,其书法丰壮淳厚,含蓄又充满力量,是儒家最推崇的精神境界。换言之,颜真卿书法的美学底蕴深契儒家思想。
 
颜体的卓著
 
颜真卿师从张旭,作《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拜师之后,颜真卿继续深入学习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特别是褚遂良的书法,创颜体楷书。在历史上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早期学褚,故用笔清雅秀润。而雄浑朴厚,则是受了早于他而名噪盛唐的李北海影响。与颜同期的徐浩书,从其笔调、体态上看,也明显有取法李北海,但更生硬;而颜对李北海的融合,高出徐浩一筹,总体笔势更流畅。李北海用笔在点画起止处及转折处尤为着力,显示出强大的“示法”意识。其后的徐浩、颜真卿、柳公权均如此。这正是唐法不同于晋法的重要特征。
 
此外,李北海书的点画沉实厚重,均表现在——行书;而颜的书碑悉用——真书,雄浑朴厚的真书法度与意趣由他正式确立。
 
他在真书中刻意经营,在其用笔与结体上都力求法度完善。在用笔上,他一点一画、起止转折都不轻率,多用圆笔,力求浑厚。这一点得之张旭的“用笔当如印印泥”。
 
唐楷止于颜
 
颜真卿从褚遂良、张旭中得笔法。颜书运笔灵巧处含褚意,体态饱满端严处有张意。从其44岁时所作《夫子庙堂记残碑》分明可见两家的影响。其风格已初成规模,尚未定型。同年所书《多宝塔感应碑》较前作结字平匀,横细直粗,点画一律,实为“算子”书,因而成为后世印刷体之祖体。
 
唐法的创立,以李北海为先导,至颜真卿得以成立。颜体远取大王(王羲之)之宏观,近融北海(李北海)之雄伟。颜氏早年学书褚,故用笔清雅秀润,而雄浑朴厚,则为兼采大王小楷《东方朔画赞》和早于他而名噪盛唐的李北海后期书法所产生的新气象。
 
从颜氏传世作品考察,其72岁所书《自书告身帖》从此作始脱出了“算子”般的格调,向雄浑朴厚的书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庵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苏东坡(宋)所以,才有了苏东坡的“唐楷止于颜”之叹!
 
博厚雄强
 
书,从甲骨文、金文、秦篆之婉通、汉隶之质朴、魏晋之风流、南北朝之峻拔、到唐之法、宋之意、元之优雅、明之淋漓以及清只碑学,源远流长。
 
唐代是一个极其“尚法”的时代,尤其是楷书的书家和楷书的书写,无一不具备森严的法度。颜氏家学渊源,颜真卿家族中多人从事前人文书遗迹和文字整理工作,到他这一代,已大可以接触到大量魏晋以来的书法墨迹,使得颜真卿从小学书视野广博。
       
颜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劲健雄浑。从风格上看,雄浑是指其开合纵横的气势,如《勤礼碑》等;劲健是指线条结构上特有的“筋力”感,平常所谓“柳骨颜筋”即是据此而来,这类作品以《自书告身帖》为代表。笔画丰厚,具有篆籀气。不像其《多宝塔碑》等楷书横竖两端重顿隆起,中段较瘦细,而是中段充实,具有“中实”的力感。
 
《自书告身帖》点画肥壮,并非以丰腴的“肉”胜,而是突出了韧健的“筋力”。人们常说“颜筋” 、“柳骨” 。骨力侧重于坚实刚挺,而筋力侧重于韧健含忍,更显颜楷的朴拙之气。撇捺缩敛,不伸展,不像王派书法那样舒展流美。
 
 

 
《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楷书,纸本,凡33行,计255字。
 
《自书告身帖》是颜真卿于唐德宋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时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的自书之告身。时年72岁高龄。此时,他的书法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自书告身帖》作为颜真卿晚年的作品,自然是凝聚了他一生书法艺术的精华,在笔意、笔法、章法上都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艺术境界。轻松、洒脱、自如。
 
颜真卿自成一体的作品,用笔皆圆浑沉静,有很强的力感,而与早期用笔的清丽不同,当是其锐意追求“锥画沙”、“印印泥”的藏锋效果的结果,力透纸背。而在结体上则力求饱满,多取向包围之势。所以,米芾评曰:“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还岳书评》)
 
总之:宽舒伟岸,外密中舒;丰肥古劲,寓巧与拙;稳中求险,性情中来;博厚雄强,精美绝伦,堪称经典。
 
 
 
人书俱老
 
从宏观上看,《自书告身帖》其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舒,其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与拙。通篇文字自然天成,结字稳中求险,巧里藏拙。尤其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詹景风
 
 “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董其昌
           
楷书之难并非用笔和造型,重要的是在严格的法度之下,去如何表达意趣! 颜真卿晚年正是利用自然天真的行书笔意,将楷书的书法幻化到无法的境界,更加活泼、自然、灵动、丰富、多变、凝重、浑厚——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
 
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他的书法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年他还书写了《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帖》同是他晚年的力作,历来为世所珍重。
 
天真拙朴《自书告身帖》
 
以曲代直:《自书告身帖》中无论是横画还是竖画,皆不取笔直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哪怕本身是一条直行线,多数取直中寓曲式的线造型,从而表现出特殊的“筋力”的韧性美。字多藏锋下笔,点划偏圆,横细竖粗,因此显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
 
以圆代方:方折只是点缀般的存在,更多的圆折,溜肩。在起笔和收笔处,简化和藏起了很多多余的动作。使书写更加自由、流畅、写意。这种用比例流畅,大朴无华,也是其在众多唐楷中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
 
以欹代正:左低右高,点式互稳,疏密相间,大小交错,变化得轻松自如。
 
不拘一格:横无行,纵虽有列,当中字的重心又有摆动,近乎于行书所固有“行气”。
                
不同才是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书告身帖·》以其自由、散漫、不拘一格的章法布局,充分展现了颜真卿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在艺术创作上不同于故人不同于今人,不同于自己的超凡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思想。
 
 
 
 
主题分享二:颜真卿之影响与意义
分享嘉宾李自强
 
李老师为本次活动,特地通临了一遍《自书告身》,大家都非常佩服他的书法功力。他是著名书法家李志贤高徒,也是上海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对各种字体皆有涉猎。他认为颜真卿人书俱正,用“生”“长”“否”“泰”四字概括了他的一生。特别是在书体传承上,上溯智永、虞世南、陆柬之、张旭等书家,及对怀素的爱才之举,让我们非常清晰地通盘了解了书家间的渊源关系及对后世书法产生的影响。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碑高260.3cm,宽104cm,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
 
此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书,是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自署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二月立。晋 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 书。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碑侧各3行,行30字。碑在山 东陵县,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天宝十三载 ( 754年)颜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安禄山为探察颜氏虚实,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颜真卿 与之狎游此庙。见其碑文磨损不堪,感叹之余,挥毫依旧文重书,复刊于石,并撰 碑阴记,以抒对东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镌刻完工时,正值安禄山反叛,石刻被藏匿 土中。十余年后,由别驾吴子晁起立于庙前。
 
颜真卿书此碑时46岁,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
 
 
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四月,时年六十三岁。拓本。楷书,文一篇。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又名《郭敬之家庙碑》、《郭公庙碑铭》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为唐代名臣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庙碑,唐代宗李豫隶书题额,颜真卿撰并书,自署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碑为螭首方座,318×170厘米。碑阳凡30行,行58字,碑阴无书写者姓名(宋赵明诚、清王文治、戴熙等以为颜真卿书),刻有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名字,共4列、34行,碑额3行12字。此碑旧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据传即唐代汾阳王府旧址),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是碑传世翻刻本,多失原字神韵,唯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尚能体现颜书风神。
 
 
颜真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颜真卿《祭伯父文稿》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书,文稿一篇。凡36行,计410字。原刻早佚,见宋《甲秀堂帖》本。此稿与《祭侄稿》、《争座位帖》世称“三稿”。
 
是书为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颜真卿被酷吏唐诬劾, 以蒲州刺史左迁饶州刺 史,途经洛阳时,仓促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此文稿与祭侄稿书法相同,一气相通,而顿挫郁勃似稍逊之。
 
颜真卿《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书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文稿。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传有七纸,约64行。信中直言指谪郭英乂在两次隆重的集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抬高宦官的座次。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鱼朝恩在当时是一个大权在握、骄横跋扈、朝野侧目的人物,颜真卿的斥责打击了他的嚣张气焰,所以世人称此书稿为《争座位帖》。
 
 
主题分享三:颜骨和茶韵
分享嘉宾蒋晓云
 
今年11月1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墨书书丹墓志,此事成为书法爱好者的热议,蒋总也蹭着热,聊一下颜骨和茶韵。因对茶道专业级研究和多年对书法的修炼,蒋总的茶与书体的联结,总是书友会的一道别样风景。
 
 
颜真卿真迹,首次发现!
 
最近 (11月1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墨书书丹墓志。考古人员在一处唐代贵族家族墓地中,发现一方由颜真卿书写的墓志铭,这是目前早期书法真迹。墓志铭内,颜真卿自称长安县尉。据颜真卿年表,天宝五年时,颜真卿38岁,由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与史载相合。此事最近又成为书法爱好者的热议,我也蹭着热,聊一下颜骨和茶韵。
 
 
第一境界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颜体”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 颜真卿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初唐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
如古树红茶不同于其他红茶,但又有着红茶特点。
 
第二境界:字内精微,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
 
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鲜于氏离堆记》、《磨灭记》、《颜允南碑》、《韦缜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秘监碑铭》、《颜乔卿碑》、“逍遥楼”三字、《殷践猷碑》、《张景倩碑》、《元子哲遗爱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麻姑山仙坛记》、《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碑》、《颜含大宗碑》、《宋广平碑》、《重建颜含碑》、《八关斋会报德记》等。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如30年的老铁一改铁观音的滋味。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干禄字书》、《竹山堂联句》、《妙喜寺碑》、《颜杲卿碑》、《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马璘碑》、《颜家庙碑》。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自书告身帖》传本,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
 
颜真卿晚年在对生命与书艺的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如百年慧苑老枞,吸取着百年天地精华,如一位经历风雨的老人,不再锐意张扬,却吐露着特有的芬芳。
 
 
 
主题分享四:颜唐书法- 从《圣教序》到《颜勤礼碑》
分享嘉宾王珞
 
每次活动我们都会与王珞老师反复约排时间,因为他总在百忙中不想错过活动。这次他精心准备了从《圣教序》到《颜勤礼碑》的精彩内容,将初唐虚怀谦逊的风格和盛唐中唐的自信自由的文化做了对比,也反映了颜体的壮美和个性追求 。
 
主要观点
 
从初唐书法风格秀美重法度到颜真卿壮美求简约的颜体是一个突变,构成这种突变的原因是颜真卿个性风格和精神追求以及盛唐中唐政治和文化背景。
 
初唐的秀美重法度书法风格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
 
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强调风骨神采的“秀美”书风,重法度, 内紧外松
 
风骨神采、整齐划一、工整严谨、循规蹈矩。
 
 
 
 
初唐虚怀谦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唐太宗
 “以中华之无质, 求印度之真文” - 唐高宗
 
初唐的执政风格与政权合法性的关系 - 内紧外松
李世民个人对精神世界的认识和追求
 
盛唐中唐的盛世自信和文化自由
 
盛唐--玄武门之变以后到安史之乱以前,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到黄巢之乱以前。那时候唐朝非常开明,藩镇割据还未表面化,大致相当于七八九世纪。此时的国家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期。
 
唐玄宗是一位在女主临朝之后,重新还政于唐的二代君王,本身说明唐的合法性在贞观之治之后已经完全没有了问题,开创了“开元盛世”。盛唐成为后人尊颂唐王朝之词。盛唐中唐政治特点是,内松外紧,文人可以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以韩愈为代表的对于王体的批评
 
盛唐书论非常发达,以韩愈为代表。 他《石鼓歌》谈及书法审美观念时,对王羲之的评价是“羲之俗书趁姿媚” ,这样的批评在当时不会是少数,而且韩愈作为大文豪影响很大。
 
对初唐重法的书风也一直存在批评的, 孙过庭就有书法应该“尚情”的说法。
 
颜真卿有意识的摆脱二王影响摆脱,表达自己的个性。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以颜真卿为代表的盛唐壮美书风反映个性风格和精神追求
 
在颜真卿身上,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他仕途并不完全如意,朝廷招他做官就认真入仕治平,不被重用时就修身齐家。后期事迹说明他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完美和实现。
 
颜真卿追求人生的完美是到了极致的,甚至到了刻意的程度,他对自己的书法风格的追求也一定如此,后期书法风格的大气和简约开创出完全不同的书风。
 
尚骨、尚肥、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魅力、雄风,都是盛唐时代的映射,给人达到恢宏的境界的视觉效果,后人从他的书法里仿佛可以看到盛唐气象和颜真卿有意留给后人的精神品格。
 
 
主题分享五:蜕变–颜真卿书风之变
分享嘉宾宋学东
 
学东一直是大家的书法点评老师,他独喜颜鲁公,这次还现场执笔,为大家示范颜体的风范。
 
智正特别感谢几位书友精心准备了分享资料,做了精彩演绎和交流,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在浩瀚中国文化之海中,带领大家窥其斑斓。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精彩活动!
 
2021年1月6日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