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智正博约专访——组织与领导力发展专家Johnny Zhang

首页    博约专访    智正博约专访——组织与领导力发展专家Johnny Zhang

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踏上一个工作岗位时,总是想自己会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事业来,可是走着走着,就陷入了前人的轨迹中,您是怎么成为还有“不一样”的HR和OD的?

 

 

 

在埃克森美孚刚上班第一周就收到HR老大发的文章,“HR应该滚蛋的七个理由”当时比较黑暗。对HRBP第一条要素:把自己逼到墙角想清楚对企业的价值,才会有立足之地。几乎所有HR功能都可以被外包。

 

所有东西都外包了企业为什么还需要你,这是每个HR需要考虑的问题。问题提的深刻成长空间才会更大,从人的角度看企业成长是目标。HR在里面是重要转化剂。

 

从事HR/OD工作多年,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能遇到各种问题,然后琢磨怎么去解决。我们手里有很多工具、理论,但是都需要因地制宜,整合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国外理论引入国内的过程,本土化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主要有三方面挑战:

 

1、浮躁,听到好理论蜂拥而起。比如OD这两年兴起,大家一听到就会趋之若鹜。

 

实际上OD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存在60多年了,不可能经过一两节课就能通盘掌握,也不是有想法在企业里做1-2年就能出来成果,这是需要有一个漫长过程的。

心态浮躁是一个大挑战,所以要沉得下心把问题想清楚,用科学的OD方法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2、VUCA世界大家交流频繁,用好每个人的脑力体力心力共同创造新东西,这点做得比较少。

 

大家往往一听大卫•尤里奇在讲什么,杨三角有什么新东西,就会去学。

实际上这些专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碰到实际问题时专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很多时候需要一位甚至几位外部专家以及内部工作人员把问题剖析深入,才会有很多解决方案慢慢出来。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用共创的办法来面对VUCA世界,为未知问题做准备。

 

3、缺一些及时分享。

 

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愿意和智正合作的原因,需要有一个平台和HR以及企业管理者分享,让大家有成长有进步。

 

640-2

 

作为一名讲师的时候,什么样的学员更能激发您的能量?

 

 

学员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最早在埃克森美孚一直和学生打交道,包括MBA学员。他们对问题思考更深入,不是小修小补打打闹闹,而是这个问题的根到底在哪里。

 

企业里要落实到实际痛点,不管你给什么建议最后一定要实际工作中的改变,他们希望得到实际经验总结和工具能拿回来用,用下来有成效。

 

另外一些很有实战经验的高级管理者也能给我不一样的启发。

 

在一次给总经理上组织发展课的时候,学员都是各企业老总,其中有一位苏州的金总,年营业额3亿多,公司成立10多年做医疗器械的,在信息化和供应商管理方面做的比较领先了。他和我交流说其实你讲的东西我都懂,我也没有特别需要从你那里拿到的东西。

 

但是我特别喜欢你的地方是在你讲完课后针对大家意见做的总结反馈,这需要你把大家知道的东西捏在一起变成大家不知道的东西,这是一个亮点。

 

如果能把大家不知道的东西都变成知道的,这又是一个更大的亮点。

640-1

 

 

 

关于领导力发展?

 

 

05年和马士基谭亮,Intel一位资深HR三人成立LDPN项目小组。

 

这话题反映了我们一个信仰:如果这个世界有更好的领导,那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后来机缘巧合在埃克森美孚,阿斯利康,GE不断历练。

 

在GE能源部看7个领导力发展项目,更有幸在伊顿四年做亚太区领导力发展项目积累了很多经验,对HR和企业管理者会有很多帮助。

 

对领导力最粗浅定义是影响别人来干自己想让他干的事。最好的例子是小朋友,他们会用各种办法说服你帮他买巧克力。

 

组织里领导力会借鉴CCL定义:领导创造出来的情境是不是让大家明确我的方向在哪里,能够保持一致,碰到困难有承诺能完成。

 

Direction、Alignment、Commitment  DAC讲的就是这个。每个组织能把这三方面整合在一起就会无往不利。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取信息渠道有很多,如何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对自己有用?

 

1、 想在一个领域有专长的人来说还是要读1,2本此领域的经典书籍。

 

扎根一定要深,否则永远在吃快餐,不知道原汁原味在哪里。

 

这两天在看CCL领导力发展手册,09年第三版的。可以让你找到发展领导力根基在什么地方,现在碰到很多问题前人都碰到过,这些人是怎么思考的。

 

最近在做OKR项目时回过头来看彼得•德鲁克当时讲目标管理是在讲什么,这时候感触会不一样,因为你有问题要解决。

 

例子会随着时间过去,但精髓是一直保留着的。

 

2、 要和高质量的人交流,不是说上一个300多人的大课,台下听的心潮澎湃。

 

而是要坐下来单独和老师聊,这时候才会有个性化的方案浮现出来。

 

现在很多网红产品,很多爆款。这些爆款触发点都是人性上的需求点,为什么有经典,和专业人士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3、 与有共同痛点的人交流,不一定是同龄人,有可能和长辈和新生代。大家能集思广益。

 

 

您喜欢极限运动和摄影,很显然这两个爱好可以说一动一静,您最喜欢哪种状态下的自己?

 

 

 

引用苏轼的一句诗:老夫聊发少年狂。

 

同一时间享受不同年龄段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比如讲台上解惑答疑,在家里擦擦自己相机可以一天不说话,也可以在山野上撒野。

640

 

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工作三年刚有积蓄时的梦想是买一辆吉普开到西藏。

 

梦想被当时亲友否决结果拿钱买房子被套牢。内心来讲是希望随时随地去往远方,诗和远方一直都在。

 

表现形式不一样,有时只能通过摄影日记。自己INTJ内向人要有身体和心灵两次经历才完整。

 

某个决定性瞬间的出现会让人很激动,比如课上的一个好问题,摄影时的一个好瞬间,我很享受这种时刻。

 

  ◆  ◆

结束语


 

不知不觉1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过去了,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采访都让人有点热血沸腾,很有冲动去成为那样的人,然而回到现实总有很多的问题把我打回原形。

 

Johnny老师借用杨绛的一句话说:人的问题往往在于想的太多读书太少,如果出现迷茫和困惑,往往是最近没读书。

 

对于新生代的年轻人来讲,他们面临更多压力也有更多机会,他们不必一定追求一样的人生结果,他们更有机会专心去体验全力以赴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感谢Johnny老师,好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每一次与您交流,我们都看到更焕发光芒、更睿智、更有活力的Johnny老师。

 

2020年5月18日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