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智正书画之友沙龙3期:苏黄米蔡

首页    智正动态    智正书画之友沙龙3期:苏黄米蔡
 
这场疫情,对世界产生影响之重大,也许是自然对人类肆无忌惮行为的一次惩罚。人类应该反思,如何重新回归自然,打造一个平静与谦和的世界。
 
人们正逐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5月24日下午,智正书画之友第三期活动与朋友们见面了。在疫情期间,大家有更多的时间习书,功夫貌似增长不少。
 
智正的书画之友多是对中西方文化有较深入研究与体会的职场精英。
 
智正搭建的书画爱好者专业探讨平台,既为参与者在书画艺术水平和创作实力上有所受益,也助参与者从历史高度和时代视角体会文人墨客的书画境界。
 
本次活动是 《苏黄米蔡》主题交流。宋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实践者是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盛时泰《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
 
书友们对这些书家的生平、艺术风格形成的来源与定格,以及用笔独特性,章法及作品进行了点评和赏析,也分析了他们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书友周盈盈是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分享前,她展示了近作:正书临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册页本,草书创作《苏轼诗词选》。笔笔中锋,线条精到,功力不凡!
 

书友周盈盈近作

 

王珞老师近作

书画爱好者莲的心思近作

 
主题分享一:《苏黄米蔡之苏东坡
 
分享嘉宾:刘海燕,同济大学建筑室内设计师 
 
 
 
苏轼(1037-1101)“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之意。自号东坡居士,代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和鼎盛。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在这里主要想介绍一下我眼里的苏东坡先生的文学书法成就。
 
用一句话形容东坡先生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说“创造力应有充分自由的空间,而自由也要以规律性的认知为基础。”如作文“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派词人。
 
 

这篇临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在欧阳修后近二十年书写了此文并立碑,此碑刻受到了历来书法爱好者仰慕。字体为楷书,端正敦厚,洒脱飘逸,笔笔缜密,笔画之间强劲有力,潇洒自如,撇与捺笔舒展得力,用笔沉着冷静,宽厚雄健。错综变化,外柔内刚,显得十分的灵活飘逸,结体遒美。苏轼的此篇创作,他的楷书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表达了和作者有这同样的心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黄州寒食诗帖》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也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时,遇寒食节发出的人生之叹,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书法通篇用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复婀娜”,故有“苏书第一”之称。通过演习王羲之、王献之、徐浩、颜真卿、杨凝式书法艺术,苏轼笔意也就别有新法了。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 二王、 徐浩、 李邕、 颜真卿、 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新春必赏苏轼《新岁展庆帖》,书于1081年(元丰四年)正月二日,纸本,行书,前帖纵30.2cm,横48.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书法尚意,更多表现为尺牍上抒情尽意之美,一封短简,几句问候,书迹优美饱含深情美意。东坡先生一篇贺新年的书迹,淳厚婉美,自然劲秀。
 
苏东坡的成就 
 
六十二岁被一叶孤舟送至海南,乐观的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在绝境中逆行,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苏轼他置身以教告诉后人:人生,不应失去本来应有价值。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感受素朴的清茶淡饭,这也许苏东坡内心的“清欢”。
 
一生在诗词方面,文章等方面的造诣: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主题分享:《苏黄米蔡之蔡襄、蔡京
 
分享嘉宾:Amanda MA( 卡瓦集团 人才发展经理 )
 

 
蔡襄字君谟(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宋仁宗时期,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结构端庄的楷书碑刻。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
 
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湖南长沙)。
 
宋朝书法在这个尚“意”的时期,蔡京的字“姿媚豪健,痛快沉着”正符合了此时的美学情趣,在广大文人墨客中颇受推崇,很多人开始学习他的字,用现在的话说也算是引领了一股时尚潮流。
 
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
 

Amanda MA 近作

 
 
 
 
主题分享:《苏黄米蔡之黄庭坚
 
分享嘉宾:Aida Chen 孩之宝品牌经理
 
 

 
北宋人(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与苏轼并称“苏黄”江西诗派“三宗”之首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开拓了草书的新境界。

黄庭坚《景道十七使君》

 
行书特征
 
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
 
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

 
 
草书特征
 
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
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李白忆旧游诗卷是黄庭坚草书的代表杰作之一,是庭坚中晚年后所作。此卷草书标志着黄草的突出特色,用笔老辣纷披,纵横转掣,与诗相配,相得益彰。每行字句不等,字距颇密,而行间似稍开阔,但也不尽相等。炼行并不垂直而下,行扭颇重,时左时右,然而两下映衬,非常顺适。
 
庭坚草书以萦绕为主,所以行笔多宛转无折.不作复笔,但有浓淡之对应。起笔圆浑,收笔尽量自然,骋笔极少,亦偶有为之,很有生气。尤需特别注意的是他大大发挥了〖点〗法。作草全部萦绕,笔在纸上横掠平进,无提无按,当然简单。而设点为画,必然增加了行笔中的提按起落,然而其效果则极能调整布局,情趣自然随之而来。这是自王简怀绕以来的一大贡献。大量用点原非古法,黄庭坚是始作俑者,后来祝允明便得力于此。
 
Aida修炼多年吴式太极,她感受黄字中宫收缩,中心向外辐射,纵伸横逸,刚柔相济,与太极以丹田为中心的掤劲,节节贯穿,劲透梢节,阴阳平衡的境界完全相通。她用太极剑法作了演示,表现如何用笔收敛不张狂,笔画精致多藏锋的手法。
 
 
 
主题分享:《苏黄米蔡之黄米就苏蔡
 
分享嘉宾:宋学东(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见家祠残碑发蒙,临池不辍已有三十余载。真、草、行、隶、篆皆能,各体具兼中流笔法,精彩纷呈。于书田砚池践孜孜不倦,积累深厚理论与技法)

 
 
主题分享:《书香茶韵
 
分享嘉宾:蒋晓云(电力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蒋秘书长精于茶道,又多年习练书法,是一位具有人文修养的经营管理者。我们特别邀请她,谈谈书法和茶道之间的文化关联。
 
阳春三月,邹总给我关于书法和茶主題分享邀约,眼前飘出嗜茶且精于书法的苏轼和司马光关于茶与墨的辩论的佳话。
 
司马光问苏轼:
 「你精于品茶和书法,想必知道茶与墨的三种不同特性,
①茶是越白越为上品,而墨却是越黑越好;
②越重的茶是好茶,而越轻的墨是好墨;
③茶越新鲜越好,墨则是越陈越佳。
你怎么会同时喜欢这两种相对立的东西呢?」
 
只见苏轼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茶之上品和墨之妙品都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是它们两者共有的品性,也可以说是品德。就好像一个君子和贤人,可能一个长得好看,另一个却很丑;一个皮肤白皙,另一个却皮肤黝黑,但这种外在的表现却不能影响他们内在的品质和德行。」
 
司马光闻听,十分佩服。由此可见,苏轼嗜茶、品茶,不仅仅是品尝茶的味道,而是作为一种精神修养。        
 
一、学习书法路径:
 
2012年开始,單純地想用小楷抄经。但差不多八年了,刚刚开始灵飞经小楷。八年来,基本半年不到一本贴+一幅创作。这种节奏就差不多将自己业余时间的七层都堆积上了。
 
罗列一下临过的贴:
 
第一本是颜勤礼碑,然后是欧阳询九成宫;
诸遂良的阴符经,圣教序;
隸書风格平正的:《乙瑛碑》;
秀美风格的有:《曹全碑》;
方正朴实的有:《张迁碑》;
摩崖刻石类有:《石门颂》;
魏碑练习了五种:《始平公造像》,端庄隽美、《元略墓志》、崔敬邕墓志铭、《石门铭》、《瘗鹤铭》;
篆书清代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比较简单,如吴让之的《吴均帖》;
然后写了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的贴。現正在写的是小楷灵飞经。
 
学了书法之后,特别喜欢去博物馆,上博就在家门口,苏州博物馆;故宮有個四僧展,日本东京国立⋯
 
二、品茶路径:
 
2012年,心血來潮超級喜歡逛茶城,買茶具,擺茶席⋯所以逛茶城也蹭了各種茶⋯但這個尤如剛剛開始写书法時,去買笔墨貼,都是凑熱鬧,不知自己要什麼的階段。但之后在学书法的地方巧遇一位茶道老师,于是毎每写完字就去蹭茶。惊喜发现,茶和书法一样,有分类,茶六大类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和青茶。如书法六大类,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燕书。
 
蹭茶时小伙伴也会让老师鉴定,我感觉就是斗茶,有段时间他们学红茶,于是我尝到了:①祁门红茶:安徽省祁门县。茶香带有自然的蜜香和花香,那似花、似果、似蜜的馥郁香气被誉称“祁门香”。②滇红,在云南的临沧、保山一带,属于大叶种茶树品种,叶底红嫩匀亮,均整。③宜红,在湖北宜昌,也指在宜兴的红茶 ④正山小种,武夷山红茶 ⑤金骏眉,武夷山,正山小种高端版
 
 这一大类茶按区域再分类,正如一类字体不同时代书法家同一书体会写出不同风格,真是各有各的味道。
 
介绍一下我特别喜欢的一类茶【青茶分类】:
[闽北乌龙]有大红袍,肉桂,水仙,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矮脚乌龙,奇兰,奇种等,一般以三坑两涧为好,
[闽南乌龙]有铁观音,毛蟹,黄旦,漳平水仙,
[广东乌龙]凤凰单丛(宋种,蜜兰香,鸭屎香,夜来香,大乌叶)
[台湾乌龙]主要代表有冻顶乌龙,青心乌龙,阿里山茶,大禹岭等。香!
 后来就是知识的积累了,间接知识获取,买了不少茶书了解茶性,茶器,茶空间,禅茶
直接知识获取,去产地的也可以去走一下,接一下地气。
 
三、隨著品茶和书法深入,感慨他們的共通点越來越多⋯
 

 
四、书香茶韵: 由动入靜,由靜入定,享受氣韻,收放自如。
 
 
曹全碑 vs 慧苑水仙
     
笔形丰富,静中有动,轻重相和,圆韧相济,中宫紧,四周舒,笔划流动处透着香气。
 《曹全碑》的字多取横势,笔画舒展奔放,每个字的两侧,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向外展放,写在方格中就形成字距大于行距的章法形式,具有疏朗开阔,从容不迫的整体效果。字距大行距小的格局,产生了横向开张的气势,在字字完美,行列有序的同时,字里行间更为流畅自然。
 
水仙茶:武夷山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水仙最大的特点就是茶汤滋味醇厚。水仙茶:梗粗节长、叶张肥厚、条索紧结,似“拐杖形”、“扁担形”明显;内含豐富,汤色橙黄、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味幽长尤如曹全碑中“贡,西位”字横的收尾。这泡茶最有卢仝七碗茶的体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崔敬邕墓志》 VS  老枞水仙
 
《崔敬邕墓志》的书法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属于方劲雄奇一类,其用笔清俊劲爽,笔致圆浑,法度谨然。结体整敛形方,气象清穆。一笔之中內容豐富,俯仰提按,轻重分明,动感极强。笔画细劲、清朗;大笔、主笔则多用重、涩、隶之法运之。
 

 
老枞水仙一般是指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枞味主要有三味: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層次丰富,如崔敬邕中主筆大筆筆畫。老枞水仙外形紧实、条索状;颜色多为色泽乌绿润带宝色;干茶香馥郁、老枞味。
 
 
 
瘗鹤铭  VS  馬頭岩肉桂
 

《瘗鹤铭》為鶴而寫,刻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传为陶弘景书。此铭字体浑穆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是楷书,却还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铭书刻字大小悬殊,结字错落疏宕,笔画雄健飞舞,且方圆并用,无论笔画或结字,章法都富于变化,形成淡远华美之韵致。

 
 
马头岩:东起大王峰,南起天游峰,西起三仰峰,北起大红袍景区(九龍窠)。旁有“五马奔槽”的磊石岩;北有“盛开巨花”的三花峰;北可至天心寺,南可达天游峰,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
 
马肉:它条索紧结,枝梗短细、叶张略薄、叶底软亮、口感清醇,带有一种辛辣感,色泽是乌绿油润的,带有三节色,味道清奇,闻起来像姜味或桂皮香,汤色是橙黄色或浅黄色,肉桂茶被国际茶界评价是“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
 
 

 
练习书法,将贴吃透。
 
通临为主,1—2遍,熟悉字;
对临,精准临摹,熟悉笔画细节。
再通临一遍,感受气息
背临,默写细节和气息
集字創作,其實要將貼放掉
一本贴至少半年,这就是将贴吃透的感觉。
 
品茗时,将茶吃透。
 
品岩茶感受:和临帖感受很像,
两个月盯着一款茶喝,时间和量要够
记住醒茶声音、干叶条索、盖香、冷韵、每一道汤色
品出每一泡的味道和气韵
对比同一款茶不同器皿泡出的味道(盖碗,紫砂)
对比喝同类型但不同山头的茶(肉桂:马肉、鬼肉;水仙:悟源涧、慧苑)
 
茶和书法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实就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内涵,他们都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他们能有外放内敛自律性,他们都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他们又可直指心,直抒胸臆,清空安宁,回归本心。
 
智正特别感谢几位书友精心准备了分享资料,做了精彩演绎和交流,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在浩瀚中国文化之海中,带领大家窥其斑斓。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精彩活动!
 
2020年6月10日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