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约专访」对话敏捷组织践行者汤跃文:敏捷时代,组织和个人如何升级?
组织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这俨然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条金科玉律。然而,即便最成功的企业,在面对可能摧毁企业能力的非线性变化时,也经常会陷入困境。特别是在原有行业取得不错业绩的企业,面对用了很长时间形成的“擅长点“,转型与变革更是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
“传统”成功组织往往稳定有序,目标和决策权自上而下流动,通过公司有效治理和高效经营来创造价值。但随着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竞争边界越来越模糊,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组织也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而敏捷组织的提出,是想设计既有稳定性又有活力和灵活性的组织。这样的组织,由通过技术支持的快速学习,敏捷决策循环,产品更新迭代,为客户创造价值。
企业如何快速进入与适应敏捷组织的时代?
此次「博约访谈」对话一直扎根在传统500强企业并践行企业敏捷转型的人力资源高级专家,探讨如何用敏捷理念,重新配置战略,结构,流程,人员和技术,来快速激活组织活力。
一、精彩对话
博约访谈骑士:为什么今天敏捷变得如此重要?敏捷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汤跃文:敏捷的概念很符合中国传统思维和文化,《易经》告诉我们:懂得随机应变,才能保全自身,“变”才是不变的主题。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客观和灵动的,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易经》里面讲到了所有事物都有一个“位”和“时”,就是处于什么位置和在什么时间长度中,也就是需要判断和知道在一个什么环境中。我们目前提到的敏捷概念是西方在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IT技术高速发展,在快速的技术变革中,IT行业提到Scrum的开发方式,要非常灵活,非常快地进行技术迭代。后来敏捷被用到企业的管理中。我觉得敏捷的出现是由于技术引领的一个管理思维变化,它跟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不谋而合的。
为什么现今敏捷如此重要?最主要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外部环境变化太快。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技术在更新,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更需要提升效率,现在人才争夺白热化。企业要想长期盈利并取得发展,就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存环境。这些因素都需要企业在不断快速适应的同时又要及时变革。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导致我们必须要考虑敏捷。
博约访谈骑士:敏捷组织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这几年企业都纷纷开始敏捷转型?
汤跃文:从个人的角度,组织的形态从矩阵式转变为散点式,员工要具备项目管理的能力、决策能力、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要懂得如何在松散型的组织中做决策,因为“领导”的身份不是靠授权,而是在工作中靠个人的领导魅力和协作能力形成的合作关系。要有处理项目关联方问题的能力,要能把网状化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同时,还要有迭代的能力,能通过实验和学习把一个项目像创业一样快速迭代出来。能够快速找到一个最适合客户的解决方案。
对于组织来讲,要有激活员工的能力,也就是要能充分赋能员工。所以要用OKR的方法,起到让项目团队对齐的作用,让目标一致。组织在快速前进,但需要统一脚步,统一目标,各自承担责任和任务。组织提供一个足够强的驱动力,让每位员工都有主人翁精神。我认为最重要一点就是公司一定要用技术赋能,即使组织的底座已经足够强大,但如果整个系统仍处于2.0或3.0都没到的阶段,是做不到敏捷组织的,敏捷一定是建立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
汤跃文:现在大家都在讲敏捷,所有的公司都需要敏捷。但敏捷对于不同的公司,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要取决于组织是什么行业、在什么发展阶段。我服务过传统的金融行业,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且以风控为重要特征的行业。这类企业的敏捷转型体现在不同关键点的突破:如重塑组织结构,统一中后台运营中心,提升关键岗位的定位,优化决策流程,提升管理层的敏捷变革思维等。但如果是一家创业型公司,敏捷灵活就是它的生存逻辑,所以创业型公司要在发展中清晰自己的战略优势,建立公司治理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形成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能力要求,公平公开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品牌价值。所以创业型公司的敏捷跟传统公司的敏捷概念完全不一样。
传统公司的敏捷转型和管理层战略、决心及要达成的效果有很大关系。在转型前,需要扪心自问真的要翻天覆地变革吗?要为生存谋求第二曲线吗?还是在现有的状态上提升效率?比如把银行保险当中的理赔变成智能理赔,简化支付流程,传统金融行业就不停的在做这种尝试和迭代。那这些敏捷是否就足够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已经看到,行业的翻天覆地的变革,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模式。所以,也给我们一个警醒,我们不停的说要敏捷、要变革、要创新,但如果只是在喊口号,实际还是固守原有的东西,变革只是表面的变革而已。
目前,对于很多公司,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敏捷思想中强调“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快速试错”“坦白交流”。我认为快速试错就是打破传统教育中的“不要犯错”。
失败是过程的正常部分,我们失败得越快,尝试的解决方案就越多;我们失败得越聪明,为下一次迭代带来的知识就越多。组织要创造一个敢于让员工试错的环境和氛围,并且要不断复盘,快速从试错中迭代出新的产品。有一天当我们不再回顾问题,而是期待解决问题时,我相信才是组织真正接纳敏捷的时刻。所以变革管理,敏捷管理的培训可以重塑员工和管理者思维,创新的激励与敏捷的企业文化,可以再造公司的成长氛围。
二、访谈者·说
敏捷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于学习、人员和变革
个人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
有意义的学习胜过学习的衡量
利益相关者在复杂谈判中的协作
响应变化而不是遵循计划
让我们用敏捷智慧
使雄鹰继续当雄鹰,使更多菜鸟成为雄鹰
三、讲师介绍
汤跃文 Wendy
曾任多家跨国金融机构首席人力资源官
拥有超过2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曾在外资银行及保险公司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曾先后在花旗、渣打、星展等跨国银行以及化工和制造多个行业的跨国企业任职。擅长用创新的思路来支持和引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从人力资源战略伙伴角度,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支持业务发展的不同挑战,致力于在鼓励创新,引导变革和推动发展方面担当重要角色,有效提升组织效能。